日期:06-23 作者:卡巴Kabba
“重力与运动”、“结构与力”、“空气的构成的”……过去,这些艰深的科学知识大多由老师直接教授给学生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,通过有趣而轻松的实验来掌握这些知识的。
所谓“做中学”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,自己动手实验、提出问题、开展讨论,并终找到答案、获得科学的结论。其倡导者认为,这一教育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使学生勤于动手、乐于探究,培养学生搜集信息、处理信息和相互交流、合作的精神。法国科学院副院长、物理学家伊夫·戈瑞称:“‘做中学’的益处在于,它教会孩子们用自己的思想、方式,自己的方法、论点来组织自己的思维方式,符合脑科学的研究结果以及人的成长和获取知识的规律。”
在教育部、中国科协等单位和部门的支持下,中国已有多个省、市的几百家幼儿园和小学开展了“做中学”教学实验。结果表明,少年儿童的求知欲、学习兴趣和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大大增强。
目前,这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和肯定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牵头下,世界上已有几十个加入到了试验和推广“做中学”的项目之中,并期望通过这个性的网络来推动和改革世界各国的教育,使之向着更健康、科学的方向发展。